影视动画资讯
作者:西安视觉海岸
「发布时间」2019-7-23 11:54
浏览: 2028次
这是一种来源于中国本土的片种,它是在受到中国北方剪纸和皮影艺术的影响下产生的。在美术遗型上,它倾向于中国北方剪纸,平面镂空,极富装饰性。然而,为了配合电影也做了一些适当的改进。如在色彩的使用上更多变化比较接近于动画而不是像剪纸本身那样单调;在人物肢体的处理上离原有的装饰性较远这是因为装饰性太强的四肢是不能用来做行走或取东西这样的动作的。在人物关节的处理上借鉴了皮影的结构,使人物的关节可在二维平面上做360度的运动。可以想象,这样一种建立在平面的装饰化的民间艺术基础上的电影,是多么的富于艺术性。难怪剪纸片一问世便得到了一片费扬声。当时的代表作《金色的海螺曾在国际上获奖。遗憾的是,尽管剪纸片在“文革”之后一度有了很好的发展,但是始终没有能够建立起具有商业价值的制作体系,在国家的指令性生产结束之后,剪纸片便每况愈下,举步维艰,从2000年开始,已基本停止了生产。
在国外,尽管也有剪纸片,但没有在美术上另起炉灶,形成独立的影片样式或制作上的风格,而是与动画片制作结合,成为一种动画电影的补充方式。这可能同西方的剪影文化相关西方的“剪纸”本是一种民间的剪影艺术,德国大文豪歌德和丹麦的童话作家安徒生好像都谙熟此道。最早的电影中,也曾出现过单独的剪影的影片,如劳缇·仁尼格制作的《阿基米德王子呖险记》(19231926年),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一部长达68分钟的影片了。这个起步要比中国的剪纸片早得多,中国的剪纸片要到20世纪50年代才出现。西方的“剪影”片尽管诞生得很早,但一直没能形成气候,这可能同剪影画面太过单调有关,特别是在有了彩色胶片之后,这个问题更为突出。于是,便有了果用绘制人物,但使用完全平面运动的西方式的“剪纸片”。这种杂糅动画和剪纸的方法,在今天的动画艺术短片中非常常见。前苏联动画艺术家尤里·诺斯坦因制作的著名动画片《故事里的故事》(1979年)便主要是用这种方法来表现人物运动的。同时,在今天的这一类影片中,一般来说并不会因为“剪纸”方法的使用而排斥动画,而往往是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如我国的剪纸片《葫芦娃》其中动画的使用多达40%-60%。
© 2018 西安视觉海岸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